2020年12月24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今日俄罗斯通讯社书面采访。张大使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俄经贸、能源、人文、科技等领域合作成果以及2021年两国高层交往、军事交流、旅游、“冰上丝绸之路”等方面合作前景回答了提问。全文如下:
尊敬的大使先生,请问,您如何看待2020年这一年来中俄间的合作成果?新冠疫情对双边合作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影响?疫情下,很多中俄间双边活动都转为线上活动,在您看来,这是否影响到了科技、人文等领域沟通交流的效果?
2020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中俄两国始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守望相助,凸显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性和高水平。中俄双边合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响,合作内容、形式面临着新环境、新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两国合作的脚步不仅没有放缓,很多领域还取得新的进展。
虽然全球贸易下降明显,但中俄双边贸易仍显示出巨大活力,中国保持俄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在俄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17%。前三季度俄对华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15.8%,中国对俄非金融直接投资增长7.4%,同俄远东地区贸易额增长4.3%。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确定的70个重点项目,17个项目已经投产,26个项目正在实施,13个项目正在商务谈判。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的2020-2021中俄科技创新年,将实施1000多个合作项目,是两国开展主题年以来最长合作清单。双方签署2020-2025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开展NICA大科学项目合作,成立“中俄数学中心”。中俄在疫情防控、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生产,以及人工智能、云经济、物联网、大数据等疫情期间新业态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
中俄人文交流并未因疫情影响而停滞,双方提前完成两国元首关于双向留学交流人员突破10万人目标, 两国文化机构积累了线上交流经验,积极参加对方举办的云端艺术节、文化论坛等活动,目前由北京交响乐团和莫斯科大剧院室内乐团联袂演出的云端中国新春音乐会正在积极筹划中。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俄贸易额同比下降2.3%,达到881.95亿美元。您预计,2020年中俄贸易总值会突破1000亿美元吗?能否介绍一下今年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新趋势?
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中俄经贸合作基本面仍保持总体稳定,展现了较强韧性和巨大潜力。双边合作呈现以下新亮点:
一是双边贸易势头不减。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至11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974亿美元,同比略降3%。其中,中方出口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方进口520亿美元,同比下降6.4%。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二是贸易结构日益多元。中国医疗器械、电子轻纺产品对俄出口逆势增长,天然气、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自俄进口量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俄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1-10月自俄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大豆进口量价齐增。俄冷冻和冰鲜牛肉已获准输华。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
三是经济技术合作势头喜人。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具备过货条件,两国首个合作建设的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中方企业承建的莫斯科地铁西南段项目首条隧道顺利贯通,长城汽车与俄政府签署特别投资合同。疫情期间,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稳步开展,中方企业新签了一批重点项目合同。
四是地方合作展示活力。“中国东北—远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成功线上召开,为两国地方间基础设施、农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明确了方向。两国有关地方和行业协会积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云对接”:黑龙江省主办“后疫情时代中俄地方合作视频会议”,食土商会和俄油脂联盟共同举办第二届中俄大豆贸易与投资对接会,推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俄地方和企业积极线上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广交会等活动,并组织多场线上洽谈对接活动。
20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我们有信心推动双边贸易明年实现正增长,并朝着2024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此前表示,俄方希望扩大同中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以确保两国发展。他称,俄罗斯计划在很短时间内消除新冠疫情负面影响,并且保障经济发展。在您看来,有哪些因素将会促进2021年双方贸易额的增长?中国和俄罗斯需要多久来消除这些影响,回归到双边贸易增长并激活双边的交流?
中俄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双边经贸关系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决定了疫情的冲击是暂时的,双边经贸合作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合作长期向好的态势也不会改变。两国在能源、农业、地方合作、跨境电商、抗疫合作、数字经济等领域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相信未来随着全球市场回暖,两国经济复苏向好、社会经济秩序重回正轨,2021年双边经贸合作将很快大踏步前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市场,是具有成长性的市场。中方愿进一步扩大进口俄产品,共同推动两国贸易投资实现双向增长,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为两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
请问,中方领导人对俄罗斯疫苗感兴趣吗? 如果有,具体是哪一款?双方是否就提供疫苗达成共识,供应量是多少?讨论过卫生领域其他方面的合作吗?例如,抗病毒药物、诊断、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俄两国积极开展联合抗疫,相互驰援防疫物资,互派医疗专家组交流合作,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相互坚定支持。两国元首四次通话,为中俄抗疫合作和在疫情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习主席在与普京总统通话时曾表示,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一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防疫合作,开展防控和救治经验分享,推动联合科研攻关,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两国领导人共同为防疫合作确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俄罗斯在疫苗研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我们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俄方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卫星V”和“EpiVacCorona”两种新冠病毒疫苗率先在俄注册。我们密切关注俄方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相信疫苗的成功研发和广泛应用将为俄罗斯成功防控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中俄在公共卫生和防疫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方愿继续加强同俄方在生物安全、疫情防控、诊疗方案、检测试剂、特效药物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并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会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为抗疫提供有力支持。据我们所知,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Ad5-nCov已在俄罗斯开展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合作。在抗病毒药物研发领域,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新冠药物法匹拉韦的临床试验数据。而俄卫生部也批准了中方新冠药物阿兹夫定(Azvudine,简称:FNC)在俄注册并开始临床研究的计划。中国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中,也使用了苏联和俄罗斯成功研发的药物。2020-2021年是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科技创新年”,双方将在此框架下开展包括抗击新冠病毒联合项目在内的广泛科技合作。
俄罗斯直投基金主席基里尔• 德米特里耶夫表示,俄罗斯“卫星-V”新冠疫苗将在中国生产。您能否介绍一下,关于俄罗斯直投基金的中方合作伙伴情况?具体会在哪些城市和多少个平台进行生产?如果已经投产,当前的产量是多少?
在疫苗研发、生产和使用方面,世界各国都专门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应通过严格的III期临床试验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得到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和注册。新冠肺炎疫苗在中国上市需要完成两个必要程序,一是通过III期临床试验确认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完成商业规模的生产工艺验证,建立可控的质量标准,证明拟上市的疫苗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明确的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目前,中国有5条技术线路的14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个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标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截至目前,尚未批准任何一款新冠疫苗上市。世界各国在疫苗研发、进口、注册和使用方面的合作,首先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此后在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和市场原则进行相关合作。对于上述问题中提到的具体情况,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还不掌握。
您能否介绍一下,从中国将向哪些国家出口俄罗斯的疫苗?将向中国市场推出多少疫苗?
我们乐见包括“卫星V”在内的俄罗斯开发的疫苗顺利通过相关试验,在世界更多国家获得批准授权和广泛应用。
请问,中国领导人是否同俄罗斯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沟通过?俄方领导人对此持怎样态度?中方计划同俄罗斯开展在此方面的合作吗?
为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便利人员有序往来, 习近平主席11月21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讲话时,提出要加强政策、标准对接,搭建“快捷通道”,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行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希望更多国家参与。
目前,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正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工作将围绕着国家间机制互认、信息保护、数据应用等进行。 中方已正式向俄方通报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方案,中方将同俄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商讨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的可行性。
中方会放开进口俄罗斯的猪肉吗?对华出口俄罗斯猪肉的谈判目前进展什么程度?预计何时会开始供应?
中俄互相开放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丰富两国市场供应种类,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对提高两国人民生活福祉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和2020年,中国分别对俄罗斯冷冻禽肉和牛肉开放市场,更是在今年,中国成为俄罗斯肉类产品第一出口国。今年1-10月, 中国自俄罗斯进口肉类产品达2.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五倍,可以说中俄肉产品市场相互准入合作成果显著,体现了双方在该领域合作良好的发展趋势。
猪肉作为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肉类产品,市场相互准入受到双方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因非洲猪瘟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发展该项合作面临客观困难。希望俄罗斯继续加强防控,争取早日解决非洲猪瘟问题,创建重启双方猪肉市场互相准入谈判的先决条件。注意到商界高度关切此项合作,双方政府主管部门已商定将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在专家层面继续保持沟通,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挑战,合力清除开展猪肉市场准入合作的障碍。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此前表示,自“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投产通气以来对华输送约35亿立方米天然气。您预计今年和明年经“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对华供气量是多少?双方是否已经开始就第三条、300亿立方的直接输送线路谈判?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两国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双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西伯利亚力量”工程北段已于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正式投产通气。中段已于2020年12月3日正式投产运营。南段于2020年7月28日启动建设,预计将于2025年6月建成投产。
不久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迎来投产一周年,截至目前,累计输气量达38.5亿立方米,预计截至2020年底将突破40亿方。目前中国石油与俄气正在按照东线合同规定进一步确认2021年的供气量。全线投产通气后,年最大输气能力可达380亿方,惠及沿线4亿人口。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互利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中方愿同俄方继续巩固和发展两国能源伙伴关系,深化能源领域全方位合作,稳妥做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运营,打造更多像东线天然气管道这样的拳头项目,推动能源领域现有政府间协议逐步落实,为两国各自发展加油助力,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目前“极地丝绸之路”倡议实施到什么阶段?中方在使用北方海路上的立场是怎样,是否期待俄方在该问题上给出优惠?中方计划就该问题向俄方提出申请吗?
中国作为北极域外国家,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我们愿通过互利合作,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北极国家和人民共担促进发展的责任,共享发展的惠益。
中俄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积极探讨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是其中的重要方向,双方共同开展的亚马尔项目是该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前不久,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就加强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商定支持两国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展投资合作,包括开发非能源矿产,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明年5月,俄罗斯将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中方愿积极支持俄方主席国工作,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继续推进两国北极合作。
2019年中国游客占到赴俄外国游客中的大部分,请问,中方预备明年何时发送中国游客,接待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双方游客量将会如何恢复,取决于哪些因素?
游客量的恢复首先取决于两国疫情的发展态势,目前还没有恢复游客互访的确切时间安排。我们相信,一旦疫情好转,俄罗斯一定是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之地。
其次,游客量的恢复也取决于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效果。疫情虽然对中俄旅游业收入造成了影响,但两国旅游主管部门借助这一“空窗期”积极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制定各项扶持政策,为疫情后行业更快复苏和两国更高水平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俄罗斯很多旅游协会和机构已经和他们的中国同行就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合作举办了内容丰富的线上研讨会。相信疫情过后,游客数量将迅速恢复,两国的旅游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您能否介绍一下,明年预计两国高层间会有哪些主要联合活动、会晤或安排?军事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比如演习、展览及其他等等?
全球抗疫背景下,中俄在主要大国中保持了最紧密的高层沟通。2020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4次通话,共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视频峰会等多边活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等机制性活动也按计划以线上方式成功举行。中俄科技创新年顺利开幕。在疫情背景下,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9月访俄并出席上合组织外长会议,魏凤和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6月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活动、9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联合会议。俄罗斯是2020年中国领导人到访最多的国家。
中俄军事合作持续在高水平运行。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上将今年两次访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分队来俄参加了红场阅兵;西部战区部队参加了“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中方6支代表队来俄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中方军事代表团出席了“军队-2020”军事技术论坛。
2021年,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双方将共同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全面开展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进一步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两军关系也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在高层交往、联演联训、国际军事比赛、军事技术、人员培训等领域开始密切合作,不断推动两军关系创新发展。
消息源: 教育部、外交部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