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先驱——瓦西里·康定斯基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康定斯基 (俄语: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但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青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12月4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五岁时随父母移居敖德萨。父母不仅要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还要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除了体育教育,瓦西里还学习了绘画和音乐。

康定斯基童年画像

按照父母的意愿,康定斯基进莫入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顺利毕业以后从事科学工作和教师工作。在30岁时,他放弃了进一步的学术追求,以追求他的人生事业--绘画。为此,1896年,康定斯基去了德国,在那里他向最好的艺术家学习。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从1922年在包豪斯开始任教,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塞纳河畔讷伊。

青年时期的康定斯基

老年时期的康定斯基

理解康定斯基的几个关键字

 莫奈迷弟

康定斯基父母分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父亲是西伯利亚的茶叶经销商,母亲则是蒙古贵族后代。康定斯基一度谨遵父母对他的期望修读法律,并在莫斯科大学担任法学助理教授。直到1896年,他在展览中偶然见到一幅莫奈的《乾草堆》。日常生活中的形状融入斑斓色彩中,成为了一副"做梦都想不到的奇道”。此画给予了康定斯基相当的震撼,以至于自此之后毅然放弃了律法方向的大好前途,在三十岁那年前往慕尼黑开始学习绘画。

莫奈的《乾草堆》

 蓝骑士

刚开始习画的康丁斯基,受莫奈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影响很深,其中《蓝骑士》(Blue Rider,
1903)可谓是他早期的代表作:画面描绘身披蓝色斗篷的骑士,穿越一片绿草山地的裳象,绘画轮廊粗略,犹如一群色彩的组合,这些都跟传统印象派的用色大相庭径。这种对于用色的天赋可能与康定斯基在莫斯科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有关,这赋予他诸多艺术灵感。在童年时代,他对色彩就已经具有异乎寻常的感受力和非凡的记忆力。这幅画是康定斯基从印象派向现代抽象艺术过渡的重要里程碑,这是他最后的印象派作品之一,包含了抽象主义的早期迹象,这将成为他的强项。特别是蓝色对艺术家具有精神意义,就像对他的德国画家朋友马克一样。

该作品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与康定斯基于 1911 年共同创立的进步艺术家团体“青骑士”共享其德文名称( Der Blaue Reiter ),该团体出版了年鉴并组织了他们的作品展览。

康定斯基的画作《青骑士》

 青骑士画社

青骑士(德语:Der Blaue Reiter,又译作蓝骑士)是一个因受到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排斥而组成的艺术家团体,也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弗兰茨·马尔克对于他们的展览作品及公开活动的称呼。此名在1912年3月中旬出版的同名年鉴中作为两人唯一的共同出版者被使用。这个团体于1911年至1913年在慕尼黑组织举办了两次展览,以这些展出的作品来阐释他们的艺术理论上的理解。接着还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城市做了巡回展览,享誉一时。青骑士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解散。

活跃在青骑士创作氛围中的艺术家成为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重要开拓者。与德累斯顿的艺术家团体桥社那种紧密合作的关系不同,这些艺术家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和自由。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被归类为德国表现主义。"蓝骑士”这个名字取自康定斯基的那副作品。他们期望通过抽象艺术形式探索艺术的精神价值,对抗他们当时社会的腐败守旧和物质主义。青骑士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松散、风格多样,但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作品富有表现力、色彩鲜艳,经常描绘自然和动物。之后加入蓝骑士还有保罗.克利及皮特,蒙德里安等。自从蓝骑士画社开始,康丁斯基的画风正式宣告进入抽象派时期。

《蓝骑士年鉴》封面 康定斯基 1912年
马尔克《梦中的马》1913年

阿尔卑斯山脚的野兽派风景

他早期创作遵循印象派及新艺术风格,随后游历欧洲,并与恋人加布里埃•蒙特在阿尔里斯山脚下风光明媚的巴伐利亚小镇穆尔瑙(Murnau)定居下来。这一时期的作品,画面的高饱和色彩中可见亨利•马蒂斯和野兽派的明显影响。艺术家还将城镇市垦和周边风累简化成基础形状,是康定斯基通往抽象之路的重要转变。

康定斯基《巴伐利亚村庄》,1908
康定斯基《穆爾瑙——城堡、教堂和鐵路》,1909

康定斯基的联觉

抽象绘画的先驱康定斯基,从童年时期就受到音乐的强烈影响,其父母都通晓乐器。他写诗、画画、弹钢琴, 还是一位业余的大提琴手,这些学习和经历让他成为一个感官极度敏感的艺术家。对康定斯基来说,绘画和音乐一样可以迸发出强大的能量,音乐“自然地”达到了绘画必须征服的抽象水平。他认为,音乐和绘画同根同源并融会贯通,都追求内在精神、表达强烈感情,通过一定的诠释,就可以将音乐图像化。他曾列举其画中的色彩、线条和形式所产生的各种效果,如“由不同色调的粉红色斑点组成的整个赋格曲”,“各种蓝色的斑点,产生的一种内在的温暖效果”,“非常深的棕色形式……引入了一种钝化的、极其抽象的音调,使人联想到一种绝望的元素”,以及“绿色和黄色使一种心境活跃起来……赋予它缺失的活力。”从以上句子可以看出,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联觉,这是不同的感官形态的交融混合,即听颜色、品声音等能力。

康定斯基拥有听觉与视觉的联觉通感能力,这种独特的感知让他能 “听到”颜色,并用“看到”的线条和颜色来呈现的声音,他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 他将绘画作品看作一种视觉音响,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扩容器,在欣赏康定斯基作品时,观者需发挥通感,聆听绘画。

“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

——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 《印象3 (音乐会) 》 1911
康定斯基 《构成7号》 1913
康定斯基 《构成8号》 1923

在康定斯基的时代,音乐和绘画作品的表现没有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数字技术,将声音和色彩带入了一个共同的数字领域,融合在数字媒介中。当代艺术家更是依赖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尝试多通道感知,以沉浸式、交互式为重点重新推出对艺术的体验。然而,随着各种高科技产品的渗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多重感觉的世界,感官也在越过其本真的边界相互重叠、纠缠、交织与融合。而当下很多视听混合的数字艺术表达仅仅是应用一些计算机算法,随意将音乐与色彩进行自定义互译,鲜有对视听联觉的逻辑性和学术性进行深入探讨。在数字艺术同质化以及大众感官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当代艺术家更需要重新审视康定斯基的艺术生命观、感受其艺术精神。

本文章参考了知乎用户一沙君《如何欣赏康定斯基的画?》部分内容,在此表示感谢!

发布于 俄罗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