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钢琴曲有哪些分类? 它们各自的区别是什么?

钢琴曲根据其演奏场所和演奏风格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别,而来俄罗斯艺术留学就读各大音乐学院需要准备各种类型的曲目,所以今天我们就和小狮座俄罗斯留学的李经理一起来看一下古典钢琴曲到底如何分类。

俄罗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导师在进行课堂学习,一般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都会配备有多个三角钢琴,而且一般是学生本人一台,老师一台,钢琴在俄罗斯还是很便宜的。

奏鸣曲

奏鸣曲(英语Sonata,俄语Соната)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 奏鸣曲的概念是在16世纪作为器乐演奏的作品而确立起来的,以与声乐演唱作品的康塔塔相区别 。。早期奏鸣曲的定义是不清晰的,只是表明一个音调与另一个音调间存在的联系与对立,它包括多种形式、风格与技巧。奏鸣曲的主角可以是各种器乐,从基本结构上看,每个乐章都遵循一定的特征和标准。至于说钢琴奏鸣曲,与其前身羽管键琴的关系同这两个乐器的关系相仿。最早在键盘乐器上创作奏鸣曲的是斯卡拉蒂,在他手中,每个乐章的演奏时间一般只有三四分钟。

到了古典主义时代,伴随着钢琴的诞生和成长,奏鸣曲也渐渐走进了黄金年代。伟大的作曲家几乎都在钢琴键盘上留下了精彩的奏鸣曲,比如说,海顿有 60 多首,莫扎特和贝多芬都分别有 30 首左右。由于钢琴奏鸣曲对演奏技巧和乐器表现力的发挥达到极致,因此经常被钢琴演奏家用来在音乐会上演出,对于欣赏者和评论家来说,也成了衡量钢琴演奏者水平的一把标尺。

一般来说俄罗斯音乐学院,例如乌拉尔音乐学院格涅辛音乐学院对学生的奏鸣曲要求一般是1首完整奏鸣曲,所以如果大家要考俄罗斯音乐学院需至少完整练习一首比较高难度的作品,如果本科的话像肖邦一号奏鸣曲这种难度就行了,但是研究生则需要贝多芬的悲怆、英雄这种更难一些的。

变奏曲

变奏可以算是键盘作品中的基本形式之一,当然,变奏曲(英语Variation,俄语Вариация)的范围是很广的,只要是围绕主题展开一系列变化,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都可称为“变奏曲”。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具体到钢琴变奏曲上,主要有旋律变奏曲式、和弦变奏曲式、幻想变奏曲等。

练习曲

练习曲(英语Etude,俄语Этюд)指的是用于培养和提高演奏技巧的曲子。随着钢琴演奏技巧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练习曲可分为两种,一是为培养训练而写的,一般有特定的技术提高目的,如专门训练音阶、琶音、颤音等;一是为音乐会而“备战”的,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作品在音乐会上演奏。

最早系统写作键盘音乐练习曲的是巴赫。他的“十二平均律”曲集作品有很多都带有练习曲性质;克莱门蒂为钢琴写了一批著名的练习曲汇编成集;贝多芬的弟子车尔尼是一位钢琴大师,在教育事业方面也很有建树,他创作的练习曲至今还是教学必备课目;李斯特也曾系统地写过钢琴练习曲,在这些作品中包含着最具挑战力的钢琴键盘技术难题;到了肖邦手中,练习曲这一钢琴展现形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他创作的 27 首练习曲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与巅峰。

前奏曲

前奏曲(英语Prelude,俄语Прелюдия)又称序曲,起源于15、16 世纪,当时是管风琴等乐器为校准音调所作的仿佛是“开场白”一样的即兴演奏。巴赫等作曲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体裁,以前奏曲与赋格、组曲、合唱等成套的面貌创作曲集。不过总体来说,一直到古典主义时期,前奏曲仍运用即兴的手法,表现出引子的特点。一直到肖邦的手中,前奏曲以独特而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音乐会上的“常客”。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也继而奉献了具有独特个性与技巧的前奏曲集,丰富和完善了这一钢琴乐种。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音乐学院对于前奏曲+复调非常看重,入学音乐学院,学生需要在入学本科时至少练习一首巴赫《十二平均律》中的赋格+前奏曲作品,而入学俄罗斯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一般至少需要把二十四首赋格中的一半以上能够完整弹奏。 国内对于赋格作品的要求显然没有俄罗斯音乐学院要求那么高。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著名古典乐大家肖斯塔科维奇也写过一系列的复调作品,也称作《十二平均律(肖)》。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学生正在排练

夜曲

爱尔兰钢琴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英语名称John Field, 1782—1837)在1840 年首创了“夜曲”(Noc turne)。夜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是 A-B-A 型,比较明显的音乐特征是一段绵延广阔,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在优雅的和声中展开,很有梦幻的爱尔兰味道。菲尔德的夜曲影响到肖邦创作的小型作品,在他的基础上,肖邦早期的夜曲保持了恬静的风格和单一的音乐形象,并带有伤感的情调。

之后,夜曲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尽管还是小型作品,规模却有所扩大,思想内容愈发深刻,音乐意境愈发丰富,充满了激情和内在的张力 ,伴奏开始有了繁复的变化,旋律也开始错综交织起来,形成了“肖邦风格”十分明显的夜曲。在肖邦之后,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拉威尔、格林卡等也写过一些夜曲。

叙事曲

浪漫主义时代,钢琴音乐中的许多“小身材”凝聚了伟大作曲家的“大才气”,有些音乐展现形式甚至没有得到过理论上的确认,但却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和喜爱,比如说肖邦、李斯特等人创作的叙事曲(Ballade)。肖邦的四首叙事曲无论如何都能列入优秀钢琴音乐作品之列,当时肖邦之所以将之命名为叙事曲,主要是因为乐曲的节奏来自于民间叙事歌谣。此外,勃拉姆斯、格里格等作曲家也曾创作过叙事曲。

即兴曲

顾名思义,即兴曲(Impromptu)的特点就是强调由瞬间的音乐创作灵感激发的即兴性。“即兴曲”这一名称首先是由捷克作曲家福莱希克于 1822年提出的。不过从历史上看,与即兴曲联系最紧密的一位作曲家是舒伯特。舒伯特的音乐灵感随时等待迸发,在他创作的八首即兴曲中,听者不仅能感受到灵动的思维,还能享受到结构和节奏的完美所带来的和谐与愉悦。除了舒伯特的即兴曲之外,肖邦、德沃夏克、舒曼等作曲家也有精彩的“即兴”创作。

协奏曲

协奏曲(Concerto)发源于巴洛克时代,由巴赫定型为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协奏的样式。协奏曲是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具体到钢琴协奏曲中,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

一般说来,在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乐队往往有一种对比同时也讲究和谐的关系。音色的对比可以通过乐队单个乐器或者小合奏、大合奏与钢琴之间的协作,表现出丰富的声音色彩变化;旋律的对比,可以体现在乐句时而优美流畅、时而豪迈奔腾、时而欲言又止的变化中。

古典主义时代,莫扎特把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他几乎为所有可以独奏的乐器都写过协奏曲,而他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是最重要的作品,达到了钢琴协奏曲的高峰。进入浪漫主义时代,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李斯特等诸位大家也都有杰出的钢琴协奏曲问世。不过相比古典主义时代,表现个人思想和情绪的主导力大过了对音乐结构的关注。进入 20 世纪,拉赫玛尼诺夫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四首钢琴协奏曲也是广泛流传的名作。

发布于 俄罗斯文化 并且被标记为 , .